“Been there, done that!” 可以說是最貼切描述旅人想快速融進當地文化的心情, 有時候跟著當地人做一些特殊的舉動, 讓locals在看到的時候不免會心一笑, 算是其中一種表現, 當然, 有時候這些動作很幼稚或反常 (例如用手壓住噴泉的其他孔, 突然增加的水壓讓其他正在喝水的人嗆到), 總之是很有趣的文化體驗, 這個故事等等會提到
今天我安排了一整天在Portland downtown, 準備把清單上的幾個點一網打盡, 其實清單超短的, 所以時間上來說彈性很大, 每個點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特別(強調)是逛街的部分, 哈哈哈哈
我的清單(黃底表示完成V)
1. Lloyd Center 旅館附近
l Costello Traveler’s Café 早餐與厲害的咖啡
- Caffe Darte 咖啡
2. Pioneer Square
l Pioneer Courthouse 法院與公園雕塑
l Pioneer Place (Nordstrom, H&M, Banana Republic, Columbia)
l Nike (創始地在Portland)
l Barista 花式咖啡
l 大阪城日本料理
l Stumptown 花式咖啡
3. Powell’s City of Books 超大書城, 叫做圖書館差不多
l Voodoo donuts 超有名排隊巫毒甜甜圈
l Food truck 行動餐車路邊攤
愉快地吃完早餐後, 我搭17線公車到了pioneer place. Downtown果然熙來攘往人潮不少,路上輕軌, 公車, 小客車跟腳踏車共存在街道上卻不擁擠, 街道乾淨整潔, 給人很好的印象.
Pioneer Square Courthouse四周有許多銅的動物雕像, 像是水井裡的鴨子, 探出頭的水獺, 熊媽媽跟小孩, 迷路的小鹿等等, 超可愛!
本來要走去Pioneer Courthouse看一看, 沒想到才走到廣場就看到前面有導覽團正好在講解, 看到導覽員身上穿的T恤寫了參加導覽團免費, 就聽了一會兒, 講說廣場中間有一個東東是天氣儀, 每天中午十二點會更新當天天氣, 像今天是大晴天就是太陽, 如果下雨會是藍色的標誌, 滿有趣的. 我還滿喜歡聽導覽的, 感覺可以知道許多知識比爬文或看書快, 於是就決定亂入導覽團啦! 整個導覽約三小時, 路程1 mile, 停了10個以上的點, 每停一個點都會講一下相關的故事(有時候兩三個)
星巴克隨處可見
氣象儀~今天是太陽公公
等等~你要去哪? (設計對白)
另一個角度的courthouse, 開放到四點還五點, 回來已經超過時間了
有趣的路標, 除了這附近的景點還有"太平洋", "中國蘇州", "日本札幌"等等地區, 姊妹市也有我們的"台灣高雄"喔
左上角就是高雄啦!
1. Simon and Helen Director Park
噴水池公園, 在這裡講解Portland建城歷史跟名字的由來, 原來是兩個拓荒者用25 cent (0.25塊)買下Portland這塊地, 25 cent用於寄送申請資料到政府的郵資, 土地本身免費! 免~費~ 這塊地當時是一片森林, 全靠他們胼手胝足開發, 兩個人一個從緬因州的波特蘭來的一個從麻塞除賽州的波士頓來的, 兩人爭執不下要叫波特蘭還是波士頓, 最後…………擲銅板決定! 哈哈
導覽員特別說了美國很多城市的噴水池都不開放給人進去玩水, 但是波特蘭的都可以喔! 市政府還特別修過法開放噴泉使用!
超棒的當地導覽員 Eric, 他還去過義大利當導覽員喔!一整個專業!
2. The Shemanski Fountain
走一趟市區會發現噴泉不少而且隨處可見, 原因呢是波特蘭的水資源充沛, 雖然本身降雨量不算太多, 只有37 mm per year, 但是往東邊走一點的山區降雨量有四倍130 mm左右, 匯聚到哥倫比亞河恰好是波特蘭的供水區, 於是他們有幾乎用不盡的水源以及隨處可見的噴泉造景. 聽說有關當局意識到旱災問題於是這幾年把水壓減了(噴泉高度變低了)然後午夜之後噴泉會被切掉(之前是24小時) 看在西部旱災的其他幾個州的眼裡真是奢侈的享受! 開頭講到的故事, 聽說這邊當地人會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別人喝水的時候故意改變水壓去弄人家, 算是一種結交新朋友的方式(?!)
沉思的林肯~附近有傳統文化博物館展有當年走過Oregon Trail的馬車(wagon), 聽說超小, 本來很想去看看不過沒時間所以作罷; 公園另一側是Art Museum, 有一百多年歷史了, 是西北第一兼全美第七老的博物館
林肯像
長方形的公園
當代美術館
3. 波特蘭大戲院, 不知道還有沒有演出
有些地方阿, 交通號誌可以參考就好, 看到沒人左右張望一下就可以過, 不過, 在波特蘭你如果這麼做小心被撞, 因為這邊路上的輕軌電車超多, 他們剎車可沒這麼快, 所以為了自身及電車乘客的安全, 交通號誌請嚴格執行~
4. 守護女神Portlandia
拍她的照片小心侵權! 在The Portland Building上方這尊銅雕女神像最早是波特蘭市的2D戳章圖 (seal), 代表守護著港口的守護女神, 有一天市政府突發奇想想把這個2D戳章變成3D 雕像掛在門口, 凝聚市民感情, 於是請了雕塑家雷恩考斯基創作, 但市政府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 在商標與智慧權法還不盛行的年代, 竟把肖像權與商標權完全的給了雷恩考斯基, 而這位仁兄也口氣很硬的不給任何人任意使用守護女神的圖像, 用了的話呢? 就被告阿! 這就是為何紐約的自由女神周邊商品很多, 但是波特蘭的守護女神卻鮮有商品, 甚至連當地人也未必知道她的存在……..總之, 我之所以可以用守護女神的照片卻不被告是因為”非營利用途” 還有更多精彩故事, 請自己去聽導覽吧! 保證值回票價
5. Mill Ends Park 金氏世界紀錄最小的市立公園
地點: Intersection of SW Naito Pkway & SW Taylor St.
沒錯! 這個看起來很像小涼亭基座的範圍就是一座市立公園, 當~然~這是有原因的 (天啊聽到這個整個pick my nerve, 我最喜歡聽故事了) 總之簡述一下, 這個水泥基座原本是蓋好要給路燈的, 因為政府效率不彰所以拖了好幾個月, 拖到裡面都長花草了. 波特蘭一位愛爾蘭專欄作家的工作室正好就在公園旁邊, 每天從他的工作室窗戶望出去就是這個點, 有一天, 他突然看到小矮人(或小精靈lepricon)出現在水泥座附近, 身為愛爾蘭人的他非常興奮, 抓住了小矮人, 小矮人答應給他一個願望, 作家毫不猶豫說 “我希望有一座自己的公園”, 然後小矮人就消失了, 作家把這件事寫進他正在連載的當地報紙專欄, 當地人愛翻了他的故事, 後來甚至變成一個小矮人的固定專欄專門幫小朋友解惑(有點像我們的張老師專欄). 話又說回水泥座, 政府本來要拆掉了但是受到小矮人啟發的市民們堅決抗議, 抗議了六年終於挽救了水泥座並且正式立為公園, 作家的願望達成啦, 不過這公園超級小就是………我覺得波特蘭市政府滿通情達理的啊! 希望我們的政府也能做到這樣……
6. Food Truck 餐車文化
l Washington St. and 9th St. 約有45輛餐車, 就在停車場相當好找
l Washington St. and 3rd St. 小一點約有15輛餐車
據說食物的水平都不錯, 價格也便宜, 可惜我跟著導覽團走了三小時(太陽很大啊!)想找地方坐下來休息一會兒
7. Voodoo Donuts 巫毒甜甜圈
這家店登上過Food Network, TLC的Taste of America特別介紹, 標語是”The Magic is in the Hole!” 具體來說是指哪個洞我不知道, 不過聽到巫毒我就覺得粉恐怖, 都是因為N年前跟好姊妹看了當年超驚悚的恐怖片”毒鑰” 自此之後我就對巫毒敬而遠之 (雖然有看過非常科學性的巫毒文化解說講說根本沒下咒, 戳小人那一回事, 也無法褪去我那染色過的記憶T ^ T) 扯遠了, 這個巫毒甜甜圈可是很sweet的跟那詛咒甚麼的沒關係, 店裡最有名的就是做成小人狀胸部還差了一根木柱(阿不是 是餅乾)的小人甜甜圈, 除此之外店裡賣了超過五十種其他創意甜甜圈, 很值得嘗試阿! 不過話說在前美國的甜甜圈是甜死人不償命的那種, 這樣大家有個心理準備了吧! 我試了小人甜甜圈, 味道普通而且不是剛出爐的沒那麼好吃, 不過”培根楓糖”口味看起來滿吸引人, 下次有胃口再來吃~
8. Powell City of Books
在甜甜圈店附近, 書中之城, 城中之王, 每個主題的書都有5-10種以上的選擇, 超棒的, 價格來說有新書有舊書, 選擇性多, 很特別的是有古籍區 (rare books) 藏有一些連圖書館都少見的書, 書架之間都有設椅子或長板凳可以坐著看書, 這是我覺得實體書店跟網路通路最大的差別, 在實體店面我可以一次瀏覽10本暢銷書, 看到有興趣的直接拿起來翻裡面的章節, 喜歡再買. 網路通路的好處是無遠弗屆, 在美國想看中文書都只能從網路商店訂購, 各有優缺點囉
聽著聽著波特蘭的歷史其實有點感觸, 如果我們今天講到都市如何在停滯的經濟當中求生存與繁榮, 波特蘭算上一個典型, 一個經典, 剛邁入21世紀波特蘭當時是全美失業率最高的城市(在底特律破產之前)且年年蟬聯冠軍, 沒有適當的工作機會使年輕勞動力開始外移到其他大都市求生活, 留下來的人, 只好發揮創意, 沒有工作怎麼辦? 自己創造工作給自己, 也就是freelancer自由工作者, 向我們的導覽員, 靠著精湛的地方知識與口才舉辦導覽, 雖然是免費參加不過到最後聽眾也都很阿莎力地給小費, 幾乎人人都有給, 有些人有廚藝沒資金於是開了餐車, 群聚效應甚至變成特色, 還有像巫毒甜甜圈創始人, 把兩個不搭嘎的元素結合並且不斷實驗開發口味, 吸引人潮, 最後變成人氣名店. 咦~說到這兒我有沒有搞錯是不是在說台灣啊? 是的, 其實很類似. 我記得幾年前到屏東枋山, 那裏最著名的就是產香蕉, 於是有一些人發揮創意開發出香蕉冰淇淋, 香蕉冰棒根香蕉蛋糕等各式周邊商品, 搭配可愛的包裝變成一大特色, 就連我在國外跟外國人介紹屏東也會推薦他們去造訪
在這個時代, 我很同意的是, 有自己原創的想法不要做me too, 實踐你的創意, 有點怪也沒關係, 因為這個時代崇尚的是”特色”